社交天性

贾拥民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马修・利伯曼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他利用脑成像技术,对社会脑的假说进行了研究。人脑的演化创生,其特性就浓缩了整个人类演化的全部历史。本书具体讲了三大适应,第一个适应是社会痛苦,第二个适应是他心认知能力,第三个是同情的自我。

 

 

这本书中文名字是《社交天性: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它的英文名字是《Social:Why Our Brains Are Wired to Connect》,英文书名的直译就是“社会性,为什么人天生就是要相互联系的”。所以现在用的这个名字,能够反映这个要点,但是跟英文的原名稍稍有点区别。

 

这本书作者是马修・ 利伯曼。马修・利伯曼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也是美国非常著名的一位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他这本书是阐述社会脑这个古老的问题。在心理学上或者神经科学上一直有社会脑的这个概念,比方说以前比较早的时候有罗宾・邓巴提出的邓巴数,他说人脑其实有社会的一面,或者有一种假设是说,人脑其实是社会脑,是这个社会脑导致人跟其他动物不同,但这种假说出来之后,落到实处的研究并不多,那么马修・利伯曼呢,他利用脑成像技术,对这个社会脑的假说进行了研究,这是对他这本书在学科发展角度上的由来和它的贡献一个简单介绍。

 

这本书具体来说,它主要分为两大块内容。第一块内容,它介绍了人脑的三个主要演化造就的机制,从演化论的角度来说,叫做设计特性,或者说是演化、漫长的演化,使人脑具备了这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我再慢慢介绍。

 

第二部分就是说,怎样利用人脑的这三个演化造就的特点,来让你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让你更能够在社会中实现合作,让你在企业里面取得成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它分为这两大块内容,所以这本书是一本科学著作,同时又有一点励志著作的含义,所以是一本蛮有意思的书。

 

它把科学和生活结合得非常好,那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所强调的人脑三大演化造就的特性,或者说三大适应吧。有了这三大设计特性呢,人就能够在社会上更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能够在演化中生存下来,这是演化适应的含义。在介绍这本书讲的这三个特性之前呢,还要先讲一个关于人脑的演化或者是人脑的创生的总视野。我们说人脑的演化创生,是说这样一个总体观点:其实整个人类的演化历史,可以说全部反映在了人脑的内部网络结构,和它的功能特性的一个不断累积,或者说不断增强这个历史上。所以,从人类本身的演化来说呢,人脑的特性就浓缩了这个人类演化的历史。

 

然后一个人从胚胎孕育到出生到发育长大,这整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又重新把这个人类演化的过程再重演了一遍,所以这一点在理解人脑的演化特性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那么《社交天性》这本书,其实也是以这个观念为它的立论基础的。它具体讲了三大适应,或者是三大使人类更加能够适应这个演化过程,能够生存下来的人脑的三个特性,三大特点,这三个特点就集中体现在人脑的社会性这一方面。所以其实它讲的是人脑的社会性问题,这本书的书名翻译成《社交天性》,是强调了人脑的社交这方面的东西,其实它的范围,从它本身来说范围更加广阔。

 

有了这个社会性,人就跟平时经济学中的自利假设,即人只为自己的利益来行动,这种假设就显得有些不一样了。这本书就强调人社会性这一面。那么这三大适应讲的到底是哪三大适应呢,第一个适应是社会痛苦,第二个适应是他心认知能力,第三个是同情的自我,这是它讲的三大适应,那么下面分别来简单介绍一下。

 

它说的社会痛苦,这个适应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人天生就是一个社会动物,如果你被隔绝了、被排斥了,那么你就会感觉到痛苦,这种痛苦叫做社会痛苦,而这种社会痛苦呢,跟你身体上感受到的生理痛苦,或者说物理痛苦看起来虽然非常不同,但是在大脑的内部反应,从大脑结构的那个脑成像数据来看,是一样的。你觉得在社交上不成功,你觉得自己被他人排斥了,那么你所感受到痛苦发生的大脑区域,跟你手上被扎了一刀,或者身体上发生的疼痛,感受到的区域是一致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这种社会痛苦呢?原因就在于,这种痛苦使得你更加容易生存,你马上就感受到这种痛苦,这种感受痛苦的能力会帮助你取得更好的生存机会。比方说小孩子感受到这种痛苦,那么他想要生存下去,最重要的不是他自己利用资源的能力,而是他能够取得其他人的帮助的能力。比方说,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引起他人关注,因为他需要靠他人的帮助来为他取得资源。这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讲的一个例子。这是第一种适应,叫做社会痛苦。

 

第二种适应叫做他心认知,他心认知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我们人天生有一种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或者感受和认知他人的心理和心智的能力,这就是他心认知能力,就是说我们能够想象,在某种情况下他人心里会怎么想的,会试图去做什么事情,这种能力是大脑天生拥有的一种能力,在脑结构方面有它自己的基础。这是第二种适应。那么这第二种能力呢,也有一个反面的东西,如果人缺失了这种能力,就会产生一种病症。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比方说自闭症,就是缺失了这种他心认知能力的一个表现或者是反应。

 

第三种适应呢,讲的是自我,就是说我们习惯上通常都认为,人的自我是一个封闭的,或者是别人很难进入的一个私有领地,是有很多“篱笆”、很多“障碍物”保护起来的、不让别人进入的、自己的私人的城墙,但是马修・利伯曼通过一系列脑成像的研究证明,个人的自我并不是个人的私有领地,而是他人的“跑马场”,就是说通过同情共感,他人的意见,他们的思想会很容易进入你的思想,以“特洛伊木马”的形式进入到你的思想,所以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一个同情共感的自我。这意味着他人的思想很容易就能够影响到你,这种影响的容易程度,远远超出我们本来的想象。

 

以上是它所讲的这三大适应的一个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和具体的脑成像研究,在这里就不展开了。要强调的是,作为这三大适应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马修・利伯曼提出了一个默认网络,就是默认大脑网络,这是他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我觉得也这本书里面提出来最重要的概念。我们人的大脑网络、大脑工作系统,它默认状态下,它到底是为了自己在考虑,还是在考虑社会方面的一些东西。

 

我们现在有很奇怪的一种现象,我明明是出于真心地帮助、真正地帮助他人的动机去帮助别人,但是我还是倾向于把这解释为,为了自己的好处而去做。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比方说我的朋友、我的同事,他在装电脑的时候他的电脑程序出了问题,我明明是一看到它出了问题,就马上去帮他的,根本没有考虑过其他任何因素,结果等我帮他装好了电脑,修正所有错误之后,他来感谢我的时候,我却会告诉他说,这没什么,我帮助你是为了你下一次也会帮助我,其实我在帮助他的时候,根本不存在这个动机,但是我们还是会不自觉的这么说。但是,利伯曼他就说明,他通过脑成像研究证明,你这么说的,你这么想的,其实并不是你大脑内部的大脑网络真正的工作方式,大脑网络真正的工作方式,恰恰就是让你直接就去帮助他了,这才是大脑的真正工作方式。

 

所以,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说你的大脑网络,在不需要你的大脑去做一件,必须很投入地去做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大脑网络默认状态下是做什么?比方说我现在闲着没事的时候,我的大脑网络是处在什么工作状态下?比方说你知道我在做数学题,在解题的时候,我的大脑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在做计算、做推理,但是我不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的大脑在做什么呢?

 

利伯曼通过很多的脑成像研究要证明的是,当我们真的空闲下来的时候(这个空闲也不是完全空闲,因为大脑真的不会完全空闲),当我们不在做一件具体的事情,不在计算什么的时候,你的大脑是在干什么呢?

 

大脑是在社交,它是在为你接下来进行社交活动,从社会角度考虑他人做准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我们本来以为,人的大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首先考虑的是需要完成的一些具体工作中间的东西,但是其实它的默认网络是社交,是为社交做准备。这个结果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从利用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大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了社交上,或者是用在为社交做准备这件事情上,而不是用在推理,用在为自己打算这个事情上。这个事实,在演化上是有重要含义的,因为从演化的角度来说,大脑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源,你让大脑只花这么一小部分时间,去做跟自己利益有关的事情,却花大部分时间去做与社会有关的事情,那么日积月累下来,你大脑结构就会发生改变,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会演化成社会脑。

 

假设我们将这个演化拟人化,假设存在着一个演化女神,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演化女神认为,你的大脑所做的“考虑你自己的事情”那部分事情,没有进行社交或为社会做准备这件事情重要,不然她不会只分配这么一点时间给那件事情,而把大部分时间分配给这个事情。既然如此分配,这个事情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这个结果就导致了我们人出现了社会脑。所以社会脑假说得到了检验。然后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现象都可以从这个社会脑来解释,例如,为什么社交网络这个工具会出现,比方说Facebook,那是美国的,在中国是微信,为什么它们会这么成功,是吧?为什么当你关了微信,你可能会觉得非常痛苦,我们现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痛不欲生,是吧?可以用这个来解释。

 

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社会里,只要进入商业社会之后,合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人不可能通过自己把所有东西都造出来,那么为什么合作容易扩展,这个社会脑也很明显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的大脑有三大适应,刚才讲的三大适应。首先,别人不认可我,我会痛苦,是吧?

 

然后,我又很容易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别人的思想也很容易进到我的思想里面来,所以这三大适应是统一的,都可以统一到这个默认的社交网络里面,有了这三大适应之后,就使得人的合作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更加广泛,而且更加容易实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我们解释人类各种现象也是有非常大的含义、非常大的作用,放到日常生活中来呢,也非常重要。从这个观念出发,我们的很多政策都得改变,比方说假设我是个残疾人,我瞎了一只眼,那么我可以得到很多帮助,但是假设我是一个自闭症患者,我在社交方面有困难,我却很难得到社会的帮助,对不对?

 

但是如果我们愿意用马修・利伯曼这个理论,事实上来说我感受到的痛苦,两者是相等的,或者至少是差不多的。那么你既然要帮助这个瞎了眼的人,你事实上也是要帮助这个自闭症患者,所以它有非常强烈的,我们引申开来的话,会有非常强烈的政策含义在里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随着这个社会发展理应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意义非常大,就是说,对我们通常说的一些社会心理问题,它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一个更宏大的观察角度。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人的幸福感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说,我赚的钱多了,但是我却不觉得更开心了,就是说我收入高了,我的幸福感没有同步提高,是吧,那可能跟这个社会性的因素有关系,因为你感受到了,可能你感受到了一些社会痛苦。

 

国外有很多研究表明,假设你的收入在一定水平之下,那么你的收入增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话,你的收入增高,你的幸福感会随着你的收入增高,快速的上升,收入增高一点,你就会觉得很幸福,你觉得幸福的程度会增高很多,但是一旦你越过了这条线之后,你收入再增加,你的金钱收入再增加,你的幸福感并不一定随之成比例增加。这里有一条线,那么马修・利伯曼的理论可以帮我们解释,这条线为什么会存在?这个应用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可以推出来。

 

比方说一些东西,涉及到企业内部激励,我给员工加工资,继续加上去有什么作用吗?作用是不是会衰减呢,是吧?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些东西,然后我们自己个人来说也非常重要,比方说个人实现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实现。我们知道在心理学里面有个非常著名的马斯洛个人实现金字塔,先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满足,然后再有自我实现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满足。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这种需要的满足,可以说是反过来的,社会需要成了一个最基本的、最底层的需要,所以这个含义也非常重要。

 

这本书,虽然它是一个认知神经科学的书,是脑科学的书,但是读起来不困难,然后它里面讲到了一些东西,比方说对自闭症的一些处理,就是对致病的成因和它的后果的解释,我觉得对中国的现实也很有意义。这本书出版之后,我收到过好几个读者来信,其中有一位读者就讲,他是读了这本书之后,专门写信给我表示感谢,他小孩有自闭症倾向,但是不知道怎么处理,他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跟有自闭症倾向的小孩相处,也不知道让他怎么跟其他人相处,结果读这本书之后,他觉得很受启发,因为从他知道要从社会痛苦的角度来理解,不仅仅是一个病症的角度去理解。从社会痛苦和社交需要的角度去理解,这很重要。

 

这本书的启发是比较大的,这是我跟大家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