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史话(上)

全根先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一部《金刚经》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史的缩影。《金刚经》传播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不断演化的历史的缩影。


《金刚经》是中国佛教当中可以说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数以亿计的佛教徒当中,在世界各国的佛教徒当中,现在还有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金刚经》为什么会如此的受到重视?它与其它的佛教经典有什么不同?那么,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金刚经》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知道,佛教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佛教的三藏,就是“经”、“律”、“论”,还有“十二部”。总共大概有两万多部,三亿多字。中国现在学术界比较通行的版本,就是日本的《大正藏》。大正是日本天皇的年号,在1912年-1926年。《大正藏》总共有3497部,13520卷。中国儒家的经典《十三经》的字数要比它少多了。根据南宋学者郑畊老的统计,《十三经》大概有64万字左右。

那么,在众多的佛教经典当中,有一些佛经是比较有名的。比如说《华严经》,它是佛陀成道以后所授的第一部经典,所以有人说它是佛经当中的“王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也非常有名,有些人认为《妙法莲花经》是佛经当中的“经中之王”,但不是“王中之王”。因为除了佛经以外,还有“律”、“藏”。像《心经》,《心经》流传非常广泛。因为《心经》它只有260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容易记忆。《心经》到底讲什么呢?主要就是讲“空”。《心经》开头就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这个“蕴”,就是“蕴含”的“蕴”。五蕴是什么呢?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颜色”的“色”,就是指物质世界。“受”、“想”、“行”、“识”就是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空的,所以佛教也有人叫做空宗。

《心经》跟《金刚经》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有人说《心经》是《金刚经》的精华版。进一步说,《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精华版。我们知道佛经分为好几种类型,其中般若类经典是一个比较大的类型。“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但是它又不是常人所说的智慧,它高于普通我们所说的智慧。《大般若经》一共有六百卷,《金刚经》是其中的一卷。

现在我讲第二部分,就是《金刚经》有什么特别?

说到《金刚经》有什么特别,这个可以讲的地方比较多,我这里就说以下五点。第一,《金刚经》它不是佛陀亲自所说、所讲的一部经典。它是在释迦牟尼圆寂以后,大概五百年左右才突然出现。它突然出现以后,居然一路过关斩将,从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杀出重围,直到占据佛门圣殿的制高点,成为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

第二点,《金刚经》经鸠摩罗什、菩提流支、真谛、笈多、玄奘、义净六位高僧先后翻译,还有很多学者为它做注解。这其中,有很多的高僧大德,有一些文豪,有像明成祖这样的皇帝,还有一些道教人物。

第三点,《金刚经》在唐朝玄宗的时候,作为皇家钦定的佛教经典的代表作,与儒家的《孝经》、道家的《道德经》一起颁行天下。这样一来,就意味着《金刚经》从众多的佛教经典中脱颖而出,甚至可以说成为佛经当中的榜首。

第四点,《金刚经》历史上有许多的写本,有很多的刻本,还有很多的金石文献。还有一些用了其它材料做成的作品,比如说用丝绸,还有一些是黄金做成的,等等。这些版本有一些作品是非常珍贵的,这是值得讲一讲的。

第五点,就是在历史上有许多的文豪、名人,一些书法家曾经多次抄写过《金刚经》。比如说,像唐朝的柳公权、宋朝的苏东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等等。像南宋的宋高宗,清代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抄写过《金刚经》,有的还不止抄写一次。像慈禧太后,在慈禧太后的棺椁上面也都写满了《金刚经》。这是我要讲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我讲一下《金刚经》到底说些什么?

我们知道,佛教是释迦牟尼在公元前六世纪,在印度次大陆所创立的。释迦牟尼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来佛。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他本姓叫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在成道以后,他正式成为佛陀。那佛陀是什么意思呢?佛陀在古代印度语当中,就是觉悟者的意思。释迦牟尼本来是印度北部一个叫迦毗罗卫国、一个小国的王子。他在29岁那年离家修行,过了6年的苦行生活。有一天,他在尼连禅河边,在一棵菩提树下成道成佛。尼连禅河是恒河的一个支流。释迦牟尼在成道以后,他就开始宣扬佛法,直到他生命的终止。他一共讲了49年,其中有22年他讲的是般若类经典。那么《金刚经》,“金刚”是什么意思呢?“金刚”在佛教里面的意思是是“法”。意思就是世间稀有,坚而不坏。“波罗蜜”是什么意思?“波罗蜜”,它是远离的意思。就是通过般若智慧远离苦海,远离颠倒妄想。那么,把它联系起来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它的意思就是用金刚般若智慧,渡过烦恼的中流,到达涅槃的彼岸。

我们知道,佛教有小乘跟大乘的区别。小乘佛教比较早,大乘佛教是比较后起的,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小乘佛教跟大乘佛教有什么区别呢?主要是三点:第一点就是大乘佛教,它以成道、成佛作为最高目标。一般人修行以成菩萨作为理想境界;小乘佛教认为,佛只有一个,普通修行者最高的目标就是成为罗汉。在修行的,修持的方法方面,小乘佛教认为,应该出家,过苦行生活,过禁欲生活;大乘佛教认为不需要出家,只要能够领会到菩提的智慧,能够普度众生,那你就是菩萨了。第三个,在理论方面,一般小乘佛教的主张是“我空法有”,不主张“万法皆空”;但是大乘佛教,一般认为“人空”,不仅“人空”,而且“法空”,就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空的,它是彻底的空,也就是说“空空”。那么,《金刚经》属于刚才所说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甚至可以说在大乘佛教里面,毫无疑问,它是般若类经典的代表作。

可是我们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金刚经》它不是佛陀亲自所说。我可以举证以下两点:第一,普遍认为比较可信的、比较真实记录释迦牟尼言行的《阿含经》当中,没有《金刚经》。有的人说《金刚经》是佛陀私下传授给某些弟子的,可这点也不可信,为什么?因为如果说是释迦牟尼私下传授给某些弟子的,那么也不可能在几百年间就毫无踪影,到了五百年之后又突然出现。

第二点,就是《金刚经》只有梵文原本。梵文就是古代印度的文字,梵文是释迦牟尼生前所禁止使用的语言。为什么?因为梵文是婆罗门教使用的语言,而佛教恰恰跟婆罗门教是对立的。《金刚经》虽然是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代表作,但是它有一点非常特别。它里面没有提到“空”,没有一个“空”字。尽管它没有提到“空”,它讲的是“不住于相”,“扫相破执”。在《金刚经》的末尾有四句偈语,里面就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你想,尽管它没有讲到“空”,但是里面的思想实质,还是讲“空”。

下面讲第四点,就是《金刚经》为什么它能有那么大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要说的事情也比较多。我这里提出三个人,我认为这三个人对于《金刚经》以后产生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个就是鸠摩罗什,《金刚经》最早的汉译本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鸠摩罗什是西域人,但是他人比较聪明,非常有才,最重要的是鸠摩罗什身边,围起了一大批非常有学问的人,号称“什门八俊”、“什门十哲”,都是一些非常有名的学者。这些人帮他一起翻译,一起分析,自然他的(翻译)质量是不会差的。

《金刚经》是在后秦弘始四年,也就是公元402年,在长安逍遥园西明寺翻译出来的。鸠摩罗什翻译出来的,一般认为有两个版本,一个是5176个字的,一个是5180个字的。一般认为应该采用5180个字的版本。鸠摩罗什是佛教翻译史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译文非常明白晓畅,而且比较有文采,就是像玄奘这样的大师,他的译文恐怕也难以跟鸠摩罗什的翻译本相比。

第二位对于《金刚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我想是禅宗的六祖慧能。禅宗的创始人叫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在讲经的时候,他采用的是《楞伽经》。到了禅宗第四祖道信的时候,才将《金刚经》作为禅宗一个主要经典来讲,但不是唯一的。可是到了六祖慧能的时候,《金刚经》就成为禅宗唯一的主要的经典了。我们知道,中国隋唐时期佛教的流派众多,可是到唐武宗灭佛以后,禅宗几乎是一枝独秀。那么,禅宗为什么能一枝独秀?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它强调顿悟成佛。强调顿悟成佛,可以说是慧能对于中国佛教的一个很大的贡献,从此开启了佛教全面中国化的历程。

第三个对于佛教做出巨大贡献的,我想就是唐玄宗。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四年,就是公元736年的时候,他把《金刚经》与《孝经》、《道德经》一起颁行天下。那也就是说确定了它在佛教当中,可以说是独尊的地位。到了宋朝时候,出家人把《金刚经》作为一个考试的主要的科目。这样就逐渐确立了《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地位。

我下面再讲第五部分,简单介绍一下《金刚经》的版本。

《金刚经》的版本有很多类型。以纸质本为例,我们大家知道敦煌的莫高窟。莫高窟的文献是清代末年1900年发现的。在莫高窟出土的文献当中,百分之九十属于佛教经典。在这些佛教的经典当中,《金刚经》大概是有两千卷左右。这些《金刚经》大多数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还有一些是菩提流支、真谛和玄奘翻译的。在这些《金刚经》当中有一些宫廷写本。唐代的宫廷写本,非常珍贵。比如唐穆宗长庆四年,就是公元824年,柳公权所书《金刚经》的碑帖拓本。注意不是原件,但是这个《金刚经》碑刻的拓本,也已经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柳公权的最早的真迹了。那么这个东西在哪儿呢?这个东西现在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还有唐德宗咸通九年,就是公元868年《金刚经》的刻本,它是雕版印刷品。这个版本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的一个书籍。这个版本《金刚经》在哪儿呢?在英国大英图书馆,1907年被斯坦因所骗买过去的。

《金刚经》还有很多的石经。金石类文献一直是我们国家除了纸质文献以外的一个很大的(文献)类型。石经最有名的,时间最长、最悠久,规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是哪儿呢?就是北京房山石经。房山石经在云居寺。云居寺的西南,有一个释迦牟尼的舍利塔。这个塔下当时发现了许多刻有佛经的石板,多少块啊?一共一万多块。在这附近,还发现了九个山洞,每一个山洞当中又发现了许多刻有佛经的石板,大概五千块左右。现在我们看到的《金刚经》当中,据说就有房山石经中的。云居寺的石经最早是由隋朝的一个高僧叫静琬开始刻的。现在看到的其中就有静琬所刻的《金刚经》。

另外,像《金刚经》还有一些金文。所谓金文主要是刻在青铜器上边。那么金文当中有一个代表作,就是永乐大钟上的《金刚经》。永乐大钟在北京海淀区大钟寺里面。大钟寺这个大钟上面,在内外刻有23万字的佛经,居然没有一个字有错,字迹非常工整。因为它有23万字,体量那么大,所以这个大钟上面,刻的不完全是《金刚经》,可是《金刚经》刻在什么位置了?刻在钟唇上面。你可以想见,刻在钟唇上面说明在刻的人(心目)当中,《金刚经》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下面我再讲一下第六点,就是《金刚经》与历史上的一些名人。

《金刚经》与一些名人的故事就非常多了,那么我就举出几个人吧。一个是武则天。我们知道在唐太宗去世以后,武则天在长安感业寺当尼姑,后来她被立为皇后。她被立为皇后以后对佛教非常推崇。比如说她召见了当时的高僧叫神秀、慧能,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都是(佛教)领袖人物。现在通行的《金刚经》的版本当中,前面有一段《云何梵》这么一首诗,这个诗开头几句是这么写的:“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这说明武则天非常虔诚。

还有一个人物,林则徐。大家都知道,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个诗人。但是,另一方面,林则徐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在23岁的时候,就抄写了《金刚经》、《妙法莲花经》等一些佛经。他把它汇成一函随身携带,以后成为他每天必诵的一个功课,他每天都要读佛经的。1841年,林则徐在他夫人50岁生日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这首诗里面就写到:“遥知手握牟尼串,犹念《金刚般若经》”。这里面就提到了《金刚经》。顺便说一句,佛教的经典,包括《金刚经》,很多的书法家、一些名人抄写,一般都采用小楷。因为它显得比较虔诚,所以一般都是小楷。你比如说像明代文徵明,他抄写的《金刚经》是一幅书法精品,现在还能看到,就是用小楷。

一部《金刚经》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史的缩影,《金刚经》传播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不断演化的这么一个历史的缩影。那么,今天我就这么简单的介绍一下《金刚经》。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金刚经》的原文,当然也可以看一下我和林世田先生写的《金刚经》史话。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