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陕西作家的感受

张五毛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虽然我写书写的很慢,出书也出的很少,但是因为从小的阅读和对文学的这种认知,使得我没有走网络文学那样一条路,而是坚守着来走严肃文学、传统文学这样的一条写作道路。这也是陕西作家或者说陕西文学带给我最大的一个好处

 

 

我身为陕西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来自于两点。第一点是陕西的好吃的比较多,第二点是陕西的作家比较多,不仅仅是多的问题,而是他们能在历史上留下来。

 

我个人觉的,陕西文学是我的文学母体。这种母体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我所有对于文学的认知和文学养分最早期的汲取都是从陕西作家那里来的。第二层含义就是陕西的自然环境,我们经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句话其中的道理,好像不是那么容易的描述清楚。但是我个人觉得,我生活的那个环境,秦岭大山里边的那种山山水水,对于一个人的丰富性和敏感性的培养是有价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家也是需要天赋需要天分的,那这个天赋和天分从哪来呢?我觉得可能很大一部分跟他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有关。

 

我在初中的时候,开始有文学的萌芽的状态下,看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陕西作家的。我们那个地方比较封闭,也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那个时候对于作家的认知,好像中国只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那几位作家,所以几乎他们的所有文学作品我都看过。这也形成了,我现在对于文学的一个态度和认知,骨子里边我就认为严肃文学现实主义题材是我应该追求的。这最大的好处是,我从事文学写作的时候,没有去靠近网络文学。大家知道八零后这一代,从文学爱好者到尝试着去写文学作品的时候,正是中国的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文学平台飞速发展的一个时候。很多的年轻人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去写,或者是说在文学写作这条路上还没有摸着一条道的时候,就被带入了网络文学这个圈子。我个人觉得那是一条错误的路线,至少对于文学写作来说。虽然我写书写的很慢,出书也出的很少,但是因为从小的阅读和对文学的这种认知,使得我没有走网络文学那样一条路,而是坚守着来走严肃文学、传统文学这样的一条写作道路。这也是陕西作家或者说陕西文学带给我最大的一个好处。

 

我平时和文学圈子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是我个人觉得,有一些信念是在文学作品里面就可以得到的,可以说是神交。这些文学作品,它会给你一些养分和指引,在文学作品里面已经完成了交流。

 

现在有人谈把春困改编成电视剧。当然我是希望它能搬上荧屏,能改编。我目前在中央戏剧学院学编剧,原来以为编剧比写小说简单,但是学了之后,发现编剧跟写小说完全是两回事。从某种角度来说,做编剧比写小说还要难很多。如果这本书要改编成电视剧,我个人认为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二次加工。这里边的二次加工,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包括它的容量、细节、价值观的取舍、人物争议性等等。我觉的书中很多人物的性格相对太“平”。小说里边的一些矛盾冲突啊,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而电视剧是不一样的,它需要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刺激性的,比较剧烈的矛盾冲突,再直白一点来说就是要吵架。只是一个简单的精神世界的冲突,那这个电视剧就不好看了。所以我觉的,如果改编电视剧,它的构架是够的,人物的量也足够了,但是细节和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肯定是要做二次加工和处理的。

 

我个人觉得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或者说叫它最好的那个年龄。我们想一下《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这两部作品,如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或者八十年代被改编成电视剧,我相信是一个万人空巷的情况。这两部作品的电视剧出来的时候,我是非常激动的,我一集一集很仔细的看这个电视剧,我会回忆起十几岁二十岁左右,看这些文学作品时那些心理体会。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这两部文学作品的电视剧好像收视率都一般,至少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大。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它过了那个时间段或者叫时间点。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九零后,你去跟他说《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经典作品,他可能未必看过。我觉得像《白鹿原》或者说《平凡的世界》这些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它是可以沉淀很长的年限的,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都没有问题。可以不断的去被演绎。因为它已经证明了,它是非常经典的文艺作品。

 

我个人觉得我的作品,它的生命周期更短,可能过个几年,我个人再看,会觉得有些稚嫩。这种体验,我不觉得是坏事,这是不断成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这本书如果要改编电视剧,肯定还是越快越好,因为这本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当下性,描写当下的生活。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