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

李醒民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思维方式,它是直觉型的,即是虔敬的、信念的,或者是信仰的,因为它在英语里面belief,都是一个词、体验的或者启示的,也就是说这个宇宙宗教思维方式,它是直觉型的,即是虔敬的、信念的或信仰的、体验的和启示的,在形式上与神学思维有某种类似性,我们不妨称其为“宇宙宗教思维方式”

 

 

我讲一下哲人科学家的典范,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哲人科学家的典范,在这一点上是毫无疑问的。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或思想家。作为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贡献是划时代的,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主将和旗手。如果按照现今的评奖标准的话,他的科学成果起码可以赢得十余次诺贝尔奖,而且那个质量啊,比现在的一些诺贝尔奖的质量,要高得多,分量要高得多。爱因斯坦的思想极具科学的预见性和历史的穿透力,比如引力波在一百年以后,它终于得到观察和实验的证实。

 

作为思想家,他的科学哲学是由五种要素――温和的经验论、基础约定论、意义整体论、科学理性论、纲领实在论,它这构成了爱因斯坦独特唯妙的多元张力哲学。在这个兼容并蓄、和谐共存的这个哲学统一体中,这些不同的乃至异质的要素相互限定、珠联璧合,彼此砥砺、相得益彰,保持着恰如其分的必要的张力,从而显得磊落轶荡、气象万千。他的探索性的演绎法、逻辑简单性原则、准美学方法、形象思维等科学方法别出机杼所向披靡。他关于科学的客观性、可知性、统一性、和谐性、因果性、简单性、不变性等科学思想涵义深邃,意蕴隽永。它们是1920 世纪之交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的巅峰,是批判学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是现代科学哲学的思想奇葩和智慧结晶,从而在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浓墨重彩地大书了一笔,成为世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爱因斯坦的开放的世界主义、战斗的和平主义、自由的民主主义、人道的社会主义为标志的社会政治哲学,以及远见卓识的科学观、别具只眼的教育观、独树一帜的宗教观,无一不是人类宝贵的思想遗产,它们将会成为21世纪“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的美妙音符,永远充当着社会进步和文明昌盛的助推器。

 

爱因斯坦作为一个大写的人,他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理解,他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他的独立的人格、仁爱的人性和高洁的人品,这一切构成了他的丰盈的人生哲学和道德实践,成为人类高山景行的楷模和人的自我完善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作为人的爱因斯坦比作为科学家和思想家的爱因斯坦还要伟大。当他活着的时候,全世界善良的人似乎都能够听到他的心脏在跳动;当他去世的时候,人们不仅感到这是世界的巨大损失,而且也是个人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样的感觉和情愫是罕有的,一个自然科学家的生与死能在世人中间引起这样的感觉,也许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20世纪80年代伊始准备这个硕士论文的时候,由于要厘清19世纪和20世纪科学革命的背景和现状,我开始接触和研读爱因斯坦。再接着的十多年,爱因斯坦一直是我持续的或者断续的研究课题。我的研究主要以1988年出版的《爱因斯坦》的这么一本专著,分为两个时期,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我围绕爱因斯坦的生平、思想和人格,发表了大约二十篇论文或重要文章,出版了两本著作《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和《人类精神的又一峰巅》,而《爱因斯坦》则是我的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创新之处在于,在国内外学术界首次把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第一编)概括为多元张力论,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爱因斯坦的社会哲学(第二编)和人生哲学(第三编)。此后,我尽管转移到其他研究课题,但是仍然在原有的爱因斯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新的拓展或者开掘,先后发表了爱因斯坦与哲学,爱因斯坦与批判学派,爱因斯坦的当代意义,爱因斯坦的人文的科学主义和科学的人文主义,爱因斯坦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爱因斯坦与德国的关系和情结,爱因斯坦的精神以及爱因斯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特色。

 

在这里我想着重介绍一下,我的关于爱因斯坦研究方面的三部专著,它们或多或少都有所突破或者超越。在1984年撰写、1994年出版的《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中,我以文献证明的历史为基础,以直觉的历史为主导,以事实描述为经线,以哲学分析为纬线,力图再现或重构爱因斯坦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发明的“世界线”。论证爱因斯坦的怀疑的经验论是破旧的锐利武器,理性论的实在论是立新的坚实基础,经验约定论是构筑理论框架的有力工具。深入剖析了爱因斯坦别具一格的科学方法:探索性的演绎法,逻辑简单性原则,准美学方法,形象思维。在1992年改定、1996出版的《人类精神的又一峰巅》中,我对爱因斯坦的科学的理性论、约定论、实在论思想以及他的科学方法、科学创造和心理图像都做了新的探索。

 

这是《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这是爱因斯坦的《人类精神的又一峰巅》,这是《爱因斯坦》在台北出版的,这是《爱因斯坦》在商务出版的。1996年写成、1998由三民书局(台北)出版的《爱因斯坦》,商务印书馆重印的《爱因斯坦》(2005年),这是我多年研究、富有新意的集大成著作。该书以翔实的材料、优美的笔触,细致地描绘和论述了爱因斯坦的生平、科学贡献和科学思想,生动地再现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的爱因斯坦的完整形象。该书超越前人的独到学术观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全面而深入地发掘出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后两项在前人的著作中较少涉及,更没有系统的论述。第二,把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概括为由温和经验论、基础约定论、意义整体论、科学理性论、纲领实在论构成的独特而绝妙的多元张力哲学或多元张力论,这是我的自己的学术创造。第三,缜密地论证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是一以贯之的,其思想变化只是各个要素的量的消长和增减,并无质的“转变”,更无“早期爱因斯坦”和“后期爱因斯坦”,它以广义相对论完成分界线的,1915年,有的作者包括爱因斯坦研究的一些专家,认为1915年广义相对论的发表为分水岭,“前期的爱因斯坦”和“后期的爱因斯坦”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转变,我认为这是一以贯之的。第四,探究爱因斯坦哲学的诸多发源地,特别是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对爱因斯坦的直接影响。第五,对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和“宇宙宗教思维方式”这个“宇宙宗教思维方式”,是我自己命名的。的探讨别出机杼,揭示出其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这一切,已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关于《爱因斯坦》一书的创见,我在这里只想涉及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宇宙宗教思维方式,一个就是多元张力论。宇宙宗教感情既是爱因斯坦科学探索的强大的动机或者动力,也是爱因斯坦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它是实证的或者理性的,也不同于技术思维方式,技术思维方式它是实用的或者功利的,而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思维方式,它是直觉型的,即是虔敬的、信念的,或者是信仰的,因为它在英语里面belief,都是一个词、体验的或者启示的,也就是说这个宇宙宗教思维方式,它是直觉型的,即是虔敬的、信念的或信仰的、体验的和启示的,在形式上与神学思维有某种类似性,我们不妨称其为“宇宙宗教思维方式”――在宇宙宗教思维中,思维的对象是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人格化的上帝;思维的内容是宇宙的合理性而不是上帝的神圣性;思维方式中的虔敬和信仰与科学中的客观和怀疑并行不悖,而且信仰本身就具有认知的内涵,它构成了认知的前提或者范畴,也就是科学信念;此外,体验与科学解释或科学说明,它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能够透过现象与实在神交;启示直接导致了灵感和顿悟进而触动了直觉和理性,综合而成为科学的卓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与此同时,宇宙宗教思维方式,所运用的心理意象imagery和隐喻、象征、类比、模型,直接导致了科学概念的诞生。这种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摆脱了语言和逻辑限制的右脑思维,从而使人的精神活动获得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无限的自由度,易于形成把明显不同领域的元素关联起来的网状思维――这正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典型的特征,因为语词的和逻辑的思维是线性过程。爱因斯坦常常谈到上帝,不用说,此处的上帝不是在神学意义上使用的,而是他在进行或者表达宇宙宗教思维过程或者结果的一种心理意象和隐喻的形象,有时还带有思想实验的特征。在这里,上帝或者作为客观精神,就是宇宙的理性或者自然的规律,或者作为主观精神,就是思维的科学家,或者二者水乳交融、兼而有之。所以爱因斯坦在科学思维时常常设想,假如我自己是个上帝,我怎么来构造这个宇宙的?他在进行科学探索的时候,总想掏出上帝口袋里的底牌。他好像说过一句颇有想深意的、有点绕口令的话语,他说这个世界上最不可理解的事,就是这个世界是可以理解的。这一切,无不浸透着爱因斯坦式的宇宙宗教思维方式。这个思维,这个宇宙宗教思维方式,是我自己的理解,也是我自己提出来这个名词的。

 

最后,我想专门介绍一下我杜撰的这个“多元张力论”,“多元”这个词也有,“张力”这个词也有,但“多元张力论”这个词是没有的,这是我自己杜撰的。这种哲学是我在研究批判学派和爱因斯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把三十年前提出的两极张力论发展为多元张力论。我在2017年的集大成论文“从两极张力论到多元张力论”,以批判学派和爱因斯坦为案例,分析和概括了多元张力论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而,�缕和揆度了与多元张力论关的哲学资源,沉思了这种独树一帜的哲学的微言大义和流风遗韵。多元张力论虽然出自迪昂和爱因斯坦等哲人科学家的思想,但是其源泉是源远流长,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两极张力或多元张力在外部世界处处存在,在自然界包括人自身,也无所不在,也就是说在自然实在那里都存在。这是作为哲学思维结果的两极张力论和多元张力论的本体论基础,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的存在在人的主观世界的映射或者投射。“多元张力论”,它是现代哲人科学家汲取前人的思想营养,体验具体的科学实践,反思科学的本性和科学的历史进化,站在哲学的高度深思熟虑、切磋琢磨,最终修成正果的。它是一项伟大的哲学创造和理智发明,是人类哲学思想的精华,是人类理智智慧的结晶,是多元杂交的奇葩。多元张力论的居间者往往不在中点,而且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根据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偏向两个极端的比例是变化的,居间点是漂移的,处在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处在比较、取舍、调节、协调的权衡中。一句话,多元之间的张力是必要的张力、微妙的张力、恰如其分的张力。对立的两极和居间者,也就是说两极张力或多元张力构成的综合体或者统一体,都是独立的。居间者或者综合体包含着对立双方的要素或多元的要素在自身,并分享这些要素,但是却不隶属于这些要素原来所处的本体。它对这些本体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它肯定超越了原先的诸本体,高于它们,强于它们,胜于它们。这些多元要素不是独立的,而是在它内部是被限定的、被局域的。多元张力论是网状结构。多元张力论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两极居间者囊括其中,同时这些居间体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牵制和限定,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张力,从而构成一个多极的、多元的、充斥张力的网状综合体或者统一体,各极是相反相成、珠联璧合,各元相得益彰、和谐共处的一个综合体或者统一体。

 

   多元张力论,我觉得不仅是解决科学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利器,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也不无裨益。要知道,多元张力论是广纳四海学术翘楚之睿思,化育酿造而成的哲学思想之嚆矢,当然具有强大的理论震撼力、实践冲击力和永恒的生命力。特别是,偏激和一元化会妨害这个思想自由,多元张力论尽可能的赋予人们以极大的思想自由,而思想自由乃是学术繁荣、科学兴旺、社会进步、民新人新、人格升华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重视和弘扬多元张力论是合乎逻辑的,顺应时势的。

 

   在我的学术生涯和思想跋涉中,我向来秉持批判理性论,也就是批判理性主义,主张多元张力论,多元张力主义或多元张力哲学,最终追求的是科学的人文主义,即新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新科学主义。我有意识地运用多元张力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尝试分析和处理思想解放问题。比如这个,《怀疑・平权・多元――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是1988年发表的,科学历史研究问题,《科学编史学的“四维空时”及其“张力”》,这是2002年发表的、极端的科学主义和极端的反科学主义问题,《就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答客问》,2004年的、科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问题,是《必要的张力:在科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之间》, 这是2009年发表的。今后,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沿着这一进路阔步前进,进行新的思想长征。

 

   这就是我对我自己,杜撰和阐述的“多元张力论”的思想内涵的一个阐明,以及它在现实世界中,或者在我们的实践中,它有什么用处,既在我的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在我的对问题的认识上得到了应用,我觉得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的时候,它也很有意义。比如,我们在处理社会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往往就是要把这个张力这个度要找好,就人生问题也是这样的,怎样在理性认识一个问题,或者看待一个问题,看待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一个难题,碰到一个棘手问题,你怎么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张力,在主观和客观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张力,这样的话,多元张力论都是有意义的。

 

   所以在结束讲演的时候,我不惮画蛇添足、贻笑方家,拟野老献芹,拟吟诵我的三首问学诗作,“嘤其鸣矣,以求友声”:

 

    第一首是

酒中仙

钟鼓馔玉可有无,浮名虚誉任去留。

惟愿酩酊醉晓月,羽化登仙最自由。

 

    第二首是

不摧眉

人生最贵不摧眉,独来独往是与非。

振衣千仞歌风大,濯足万里咏浪威。

 

    第三首是

清晨踏雪东小龙山

天昏地白空山清,踽踽独行似野僧。

孤留足迹只身后,飞鸿印雪尽吾生

 

   我就现在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