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菊《瓦尔登湖》全注疏本(上)

杜先菊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当下社会,社会财富涌流,节奏飞快变化,社会阶层不断调整,我们如何对抗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现代科技的挑战?如何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本性和纯洁的精神生活?梭罗在这本书中,用他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经历和感想,对我们或许有朴实而坦诚的启发意义。

 

 

我是杜先菊,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我自己翻译过的《瓦尔登湖》全注疏本。在这之前,我自己读过徐迟的那个版本,不知道你们知道不知道,徐迟最早翻译是在1947年,是比较早的版本,然后比较流行。后来在我翻译的时候,我就知道还有别的版本,但是因为我这个是注疏本,所以我觉得它有特别大的价值。因为我也是住在瓦尔登湖附近,所以我觉得我跟梭罗和他所属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这个团体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我就翻译了这本书。

 

但是我更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多的读者?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版本?有这么多的中国人读《瓦尔登湖》?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然后你也可能会思索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会对这本书感兴趣?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最早大家可能有些朋友听到是因为海子,海子是80年代比较著名的诗人,而且他是因为1989年的时候带着几本书去山海关那边卧轨自杀。我觉得后来海子和新诗运动有一点造神话的效果,因为他身边带着《瓦尔登湖》,这就给《瓦尔登湖》带上了诗化的、神秘的色彩,我觉得这是一个因素。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子,只是很多年龄大一点的读者听到这一本书的契机,而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梭罗的思想,梭罗他这本书所代表的对自然的,人和自然的融合,然后人怎么对抗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现代科技的挑战,如何在这种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本性和一种纯洁的精神生活。我觉得正好跟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一致的,所以才会对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本书我自己的感觉在美国的影响已经是潜移默化的,已经进入了社会的深层。但是在中国反而给我的感觉是影响更加广泛,而且更加多层面,所以我的考虑跟咱们中国现在社会节奏飞快的发展,还有社会财富不断的丰富是有关系的。

 

因为梭罗是提倡生活简洁的,然后在我们现在社会财富涌流,节奏飞快变化,社会阶层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人是在追求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得不到的时候人们对这个可能更觉得需要找到一种共鸣,然后《瓦尔登湖》是希望在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还能够寻求心灵的安宁,就代表了一种声音,代表这样一种追求。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这种哲学,其实在美国不是主流社会的,因为美国我们大家都理解,在美国就是开拓疆土、积极进取,要创造财富,然后要改变社会,改变世界,都是非常外向的一种文化。但是梭罗还有爱默生他们代表了一种比较内的文化,这种在气质上跟中国传统的文化是比较吻合的,我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这种判断,比如说你能想到老庄的哲学,也能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梭罗象征性的搬到瓦尔登湖去居住了两年多,可以想象到从陶渊明开始其实在中国文人里头是有这么一种,或者是实际行动,或者是一种向往。你看他们诗歌里面都是我就要辞官,我要退隐江湖。我要寄情于山水,这也是中国文化里头,尤其是文人提倡的一种格调。这个在美国文化里头是一种暗流,但是这个暗流它的影响已经沉淀到社会里头去了。

 

比如说绿色和平,还有非暴力不合作。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新闻,前一段时间所谓占领华尔街,这个对于现代金融社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对金钱无穷无止的追求,实际上是对它的一种反抗,反抗不是扛着枪杆子,不是成立一个什么组织,打游击队上山。不是那种方式,而是一种和平的,让我们有时候觉得荒唐可笑的,你到华尔街搭个帐篷干什么,是一种非暴力的不合作,我不喜欢你那个。但是我也不会采取什么强迫的手段让你改变,而是用这种方式表示我是不同意你的观点的。

 

这个还能够追溯到甘地,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其实和梭罗的这个也是能够一脉相承的,这都可以追溯到梭罗那里去。但是我也都知道,虽然梭罗这么有影响,但是实际上美国人还是非常铺张、浪费的。比如说使用能源,美国使用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能源,像我自己有时候也觉得不好意思。我洗碗是一定要用烘干机的,而且是要白色的、深色的、厚的、薄的分开去烘干,这些浪费多少能源?但是在美国人来说都已经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这个正好是梭罗在反对的。所以在美国社会也有一个暗流是在反对这种浪费的生活方式。

 

包括使用汽车,在我来讲汽车只是个交通工具,可是如果我们安排得好,本来可以不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一台汽车,不会需要这么多能源,不会需要这么多公路去占领那个……因为公路是非常丑陋的,在大自然里面,破坏了大自然的景观的。梭罗当时是反对的,他反对铁路,有个康科德铁路就是经过《瓦尔登湖》旁边,他说每天晚上听见那个,当有时候他写比较诗化的时候,他是描写这个声音有多少美好,但是实际上他是反对的,你匆匆忙忙的坐上火车,你坐了三个小时到那个地方,你匆匆忙忙到那里去,你追求的东西是值得的吗?他就反思这种现代科技对人带来的究竟是不是正面的东西。

 

然后在美国社会里也是有一部分人,是在身体力行。比如说空调、汽车、提倡一种简洁,回归到大自然。然后离开现代所谓的科技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方便,其实有些方面,像手机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但实际上也把我变成了工具的奴隶。这个我自己是特别有体会的,我自己是在高科技公司工作,但我和有些人不太一样,苹果机出了最新的,我一定要一个最新的,我不是那样子的。

 

但毕竟我的工作是在生产这种,就是对人来说实际上本质上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这种东西。虽然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没有手机我们人跟人之间还是可以进行交流的。往往是有了现代科技这种工具反而人和人的交流更隔阂。比如说你在家里坐着一起吃饭,以前我们是面对面的大家互相交流,每个人都有了手机以后,每个人都在低着头看自己的手机。

 

网上不是说了,面对面和朋友吃饭,一个朋友边拍照片发出去,然后对面的朋友一定要点赞,就是这样用这种物质的东西侵犯了人跟人之间亲密的关系。这种恰恰是梭罗他反对的,我想这个也应该是大家能够对他产生共鸣的原因之一。这个书最大的价值就是注疏,这本书因为有这么个版本,因为大家都在读。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读这本书就是因为大家都在说这本书难读,他说他们有个读书会,大家都要选一本难读的书,他首先选这本书。

 

他说我就知道这本书难读,所以我才选了它。其实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亲和,非常老实的一本书,一本诚诚实实的记录他自己每天的思索,每天的观察。就是一个老实人写下的老实的笔记,因为梭罗这个人,这也是我从注疏里面学到的,梭罗这个人有一些自闭。

 

其实我们可能现在医疗也比较发达,有的时候诊断一些儿童有自闭症,我们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就说这个小孩子怪,不爱说话怎么样,现在说是自闭症,其实梭罗是有很多自闭症的特征,他和人交流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他有非常丰富的心灵,他可以用这个笔写下来,但是写下来的时候我们读这个文本并不一定知道,但是我们注疏本就了解了,原来是这样的。

 

爱默生是他们所有人里面的领袖,梭罗是属于话最少,往往是说话不太得体的这么一个人,他写日记,就是因为爱默生告诉他说你演讲老是不受欢迎,你不吸引听众,你干脆写日记,你每天做什么,想什么都写下来,而且爱默生给他提供了瓦尔登湖旁边这块地,他可以去那盖房子。这样他才能搬到那去住两年两个月。最后因为爱默生要出去讲课,爱默生家里有些家务需要帮忙,这样他就搬出去了。我说这个就是想说这本书它不是天书,而且也不是像圣人之言,每一个字里面都有文言大意。它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特别坦诚的一本书。

 

当然作为译者我有一定的责任把它翻译得通俗易懂,但这个有很多困难。因为这个是差不多150年前的英语,然后再加上我们语言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总是不能够顺畅的把它翻译得通俗易懂。但实际上它是一本非常平和的书,你随便翻到哪一页,因为它的情节不像侦探小说那样,你也不用研究情节。随便翻到一页。

 

有时候我自己翻到特别顺手的那些段落都能够看得到,然后我随手翻翻到那一页,就能够马上体会到梭罗这一天他在种豆子,然后他在描述这个豆子,他除草。他说他在天气比较凉快的时候他去除。然后他看到绿油油一行一行豆子在那,他就得到了一种纯粹的劳动喜悦。我读到这段的时候我也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种喜悦,我并不感觉到他的说教,而是说他在跟我推心置腹的讲述他当时的经过,他在做什么,他在想什么。

 

当然里头很多东西,因为他的睿智,因为他的先见,很多东西成为我们当代的经典,但这并不是他的初心,他的初心就是讲故事,讲他那两年的生活。所以这本书并不难读,而且也不是说一本,或者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这个我觉得挺好玩的。

 

但梭罗对比较有组织性的现代高等教育并不是赞同的,他觉得教育把人的知识,人的心灵分得太支离破碎,分成一块一块的,他觉得这个反而不好。然后爱默生有时也是爱捉弄他,爱默生口才特别好,是这个学院的领袖。爱默生就说你看我们哈佛多棒,爱默生在哈佛学神学的,他本来是要当神父,后来他辞职了。

 

梭罗是学什么的?梭罗其实是学航海的,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是他不喜欢他的大学生活,然后也不觉得这个航海技术对他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当时他赚钱的一个方式就是做土地测量,这个跟他学的航海技术方面多少有点联系。但他是反对系统的大学教育的。

 

所以爱默生有一天下套子,故意卖个关子,就知道梭罗会跳起来。因为梭罗不是特别圆滑,有时候听到不对的意见,梭罗就会跳起来。爱默生就故意说,你看我们哈佛多棒,我们什么分支都有,We offer all the branches,果然说了梭罗就气死了,一般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他嘴比较笨拙,不能够马上就反应过来,但这天梭罗还好,我特别为他高兴,梭罗就说了,你有all branches,but none of the roots,就是你有所有的分支,但是你没有根源。

 

但是这个不是在文本里面体现的,因为梭罗这个人特别的温和,他不会把这个写到书里面去。所以你如果看光杆的《瓦尔登湖》你是看不到这个的。我是从注疏本里面看到的。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